《孔子纪:一部解读先哲智慧的经典之作》
作者:孔子
出版社:中国友谊出版公司
出版时间:2006年
《孔子纪》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、教育家孔子的言行录,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儒家经典,孔子(公元前551年-公元前479年),名丘,字仲尼,春秋时期鲁国人,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、教育家,儒家学派的创始人。
《孔子纪》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,涉及政治、伦理、教育、道德、哲学等多个领域,该书以对话形式呈现,展现了孔子深邃的思想内涵和卓越的教育智慧,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《孔子纪》共分为二十篇,具体如下:
1、《论语·学而》
2、《论语·为政》
3、《论语·八佾》
4、《论语·里仁》
5、《论语·公冶长》
6、《论语·雍也》
7、《论语·述而》
8、《论语·泰伯》
9、《论语·子罕》
10、《论语·乡党》
11、《论语·先进》
12、《论语·颜渊》
13、《论语·子路》
14、《论语·季氏》
15、《论语·阳货》
16、《论语·微子》
17、《论语·卫灵公》
18、《论语·季氏》
19、《论语·尧曰》
20、《孔子纪》
以下是部分篇章内容摘要:
《论语·学而》主要讲述了孔子关于学习、修身养性的观点,强调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
《论语·为政》主要论述了孔子关于政治、治国理政的观点,强调“为政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众星共之。”
《论语·八佾》主要记载了孔子对音乐、舞蹈等艺术的看法,强调“乐而不淫,哀而不伤。”
《论语·里仁》主要阐述了孔子关于仁爱、道德修养的观点,强调“仁者爱人,有礼者敬人。”
《论语·公冶长》主要记载了孔子对人才、教育、人性的看法,强调“君子有三戒:少之时,血气未定,戒之在色;及其壮也,血气方刚,戒之在斗;及其老也,血气既衰,戒之在得。”
《论语·雍也》主要讲述了孔子关于教育、修身养性的观点,强调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”
《论语·述而》主要阐述了孔子的人生观、价值观,强调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,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
《论语·泰伯》主要讲述了孔子对仁爱、孝道的看法,强调“泰伯,其可谓至德也已矣,三以天下让,民无得而称焉。”
《论语·子罕》主要记载了孔子对道德、人性的看法,强调“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恶,小人反是。”
《论语·乡党》主要讲述了孔子关于礼仪、人际关系的看法,强调“君子之于天下也,无适也,无莫也,义之与比。”
《论语·先进》主要记载了孔子对教育、人才的看法,强调“教育之道,贵以专。”
《论语·颜渊》主要讲述了孔子关于仁爱、道德修养的观点,强调“克己复礼为仁。”
《论语·子路》主要论述了孔子关于政治、军事、外交的观点,强调“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”
《论语·季氏》主要讲述了孔子关于道德、修养的观点,强调“君子坦荡荡,小人长戚戚。”
《论语·阳货》主要讲述了孔子关于道德、人性的看法,强调“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”
《论语·微子》主要记载了孔子对道德、人性的看法,强调“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恶。”
《论语·卫灵公》主要讲述了孔子关于政治、道德、人性的看法,强调“君子之德风,小人之德草,草上之风,必偃。”
《论语·季氏》主要讲述了孔子关于道德、修养的观点,强调“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恶。”
《论语·尧曰》主要讲述了孔子关于道德、修养的观点,强调“君子以仁存心,以礼存心。”
《孔子纪》这部经典之作,以其独特的魅力,成为了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瑰宝,它不仅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,也为我们今天的生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