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国语》——一部展现先秦时期社会风貌的史书
《国语》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,作者为春秋时期的左丘明,该书由《周语》、《鲁语》、《齐语》、《晋语》、《郑语》、《楚语》、《吴语》和《越语》八部分组成,共二十一卷,成书于战国时期,由西汉刘向整理编订。
作者:左丘明
出版社:中华书局
出版时间:1988年
《国语》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史书,记载了西周、春秋时期各国政治、军事、经济、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事件,书中以各国贵族的言论为主要内容,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思想观念。
1、《周语》:主要记载周王朝的政治、军事、文化等方面的事件,如周宣王时期的历史事件、周公旦的辅政等。
2、《鲁语》:主要记载鲁国的历史,包括鲁国的政治、军事、文化等方面的事件,如鲁庄公、鲁隐公等人的事迹。
3、《齐语》:主要记载齐国的历史,包括齐国的政治、军事、文化等方面的事件,如齐桓公、齐景公等人的事迹。
4、《晋语》:主要记载晋国的历史,包括晋国的政治、军事、文化等方面的事件,如晋文公、晋景公等人的事迹。
5、《郑语》:主要记载郑国的历史,包括郑国的政治、军事、文化等方面的事件,如郑庄公、郑武公等人的事迹。
6、《楚语》:主要记载楚国的历史,包括楚国的政治、军事、文化等方面的事件,如楚庄王、楚昭王等人的事迹。
7、《吴语》:主要记载吴国的历史,包括吴国的政治、军事、文化等方面的事件,如吴王阖闾、吴王夫差等人的事迹。
8、《越语》:主要记载越国的历史,包括越国的政治、军事、文化等方面的事件,如越王勾践、越王无疆等人的事迹。
《国语》的篇章内容丰富,涵盖了先秦时期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,以下列举几个典型例子:
1、周宣王时期,周宣王欲立太子,询问众臣意见,大臣召穆公认为应立长子伯宜,而召公奭则主张立次子宜臼,周宣王采纳召穆公的建议,立伯宜为太子。
2、齐桓公时期,齐桓公欲伐宋,询问管仲意见,管仲认为宋国实力强大,不宜轻易出兵,齐桓公采纳管仲的建议,暂时放弃伐宋。
3、晋文公时期,晋文公欲与楚国交好,派遣使臣烛之武前往楚国,烛之武巧妙地利用楚国内部矛盾,成功说服楚成王与晋文公结盟。
4、郑庄公时期,郑庄公欲联姻楚国,派遣使臣子产前往楚国,子产凭借机智勇敢,成功促成郑楚联姻。
《国语》是一部具有极高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史书,为我们了解先秦时期的社会风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