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资治通鉴》第66卷:汉纪五十八——汉武帝的雄图伟业
《资治通鉴》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编年体史书,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纂,这部巨著共分为294卷,涵盖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(公元前403年)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(公元959年)的历史,是我国古代历史编纂的典范之作。
作者:司马光
出版社:中华书局
出版时间:1962年
《资治通鉴》第66卷,即汉纪五十八,主要记载了汉武帝时期的历史,汉武帝(公元前156年—公元前87年),名刘彻,是西汉的第七位皇帝,他在位期间,推行了一系列政治、经济、文化改革,使汉朝进入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。
汉纪五十八的大纲如下:
二、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,实行推恩令,削弱诸侯势力。
三、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,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,使儒家思想成为国家的正统思想。
四、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,开辟丝绸之路,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。
五、汉武帝大力修建水利工程,发展农业生产,使国家经济得到空前繁荣。
六、汉武帝对外扩张,击败匈奴,使汉朝的疆域不断扩大。
七、汉武帝晚年,由于过度迷信神仙方术,导致国家政治混乱,民不聊生。
在汉纪五十八中,我们可以看到汉武帝雄图伟业的方方面面,他即位后,首先着手解决的是中央集权的问题,为了削弱诸侯的势力,他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,实行推恩令,将诸侯王的封地分封给他们的子弟,从而削弱了诸侯的势力,汉武帝还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,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,使儒家思想成为国家的正统思想,为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。
在对外交往方面,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,开辟了丝绸之路,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,使得汉朝的疆域不断扩大,汉武帝还大力修建水利工程,发展农业生产,使国家经济得到空前繁荣。
汉武帝晚年由于过度迷信神仙方术,导致国家政治混乱,民不聊生,这一时期,汉朝的财政状况恶化,民变不断,最终导致了“巫蛊之祸”,使得汉武帝的统治受到了严重的打击。
《资治通鉴》第66卷——汉纪五十八,为我们展现了汉武帝时期的历史画卷,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伟大帝国的兴衰历程,这部巨著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,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的研究和借鉴也具有重要的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