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:本土经验与学科建构的探索——评《教育人类学:本土经验与学科发展》
《教育人类学:本土经验与学科发展》
作者:黄光国
出版社:北京大学出版社
出版时间:2010年
在全球化与多元文化的背景下,教育人类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,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,黄光国的《教育人类学:本土经验与学科发展》一书,深入探讨了教育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,以及本土经验在学科建构中的重要性。
本书作者黄光国,是我国著名的教育人类学家,长期从事教育人类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,本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,于2010年首次面世。
《教育人类学:本土经验与学科发展》一书共分为八个章节,涵盖了教育人类学的起源、发展、理论框架、研究方法、本土经验与学科建构等多个方面。
第一章“教育人类学的起源与发展”回顾了教育人类学的历史渊源,阐述了其从边缘学科到独立学科的演变过程。
第二章“教育人类学的理论框架”介绍了教育人类学的基本理论,包括文化人类学、社会人类学、心理人类学等,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理论视角。
第三章“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”详细介绍了教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,如田野调查、民族志、访谈等,使读者对研究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。
第四章“本土经验在教育人类学中的地位”强调了本土经验在教育人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,指出本土知识是学科发展的基石。
第五章“教育人类学与学科建构”探讨了教育人类学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,以及如何通过本土经验推动学科的发展。
第六章“教育人类学与教育政策”分析了教育人类学在制定和实施教育政策中的作用,为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支持。
第七章“教育人类学与教育实践”探讨了教育人类学如何指导教育实践,提高教育质量。
第八章“教育人类学的未来展望”展望了教育人类学的发展趋势,为读者提供了有益的启示。
本书以其系统、全面、深入的研究,为教育人类学的研究者和学习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,在本书中,作者黄光国强调了本土经验在教育人类学学科建构中的重要性,指出只有深入挖掘本土经验,才能推动学科的发展,这一观点对于我国教育人类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
《教育人类学:本土经验与学科发展》一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教育人类学的窗口,对于推动我国教育人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