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续资治通鉴》第48卷:唐朝末年的风云变幻
《续资治通鉴》是一部继《资治通鉴》之后的历史著作,由清代学者毕沅编纂,毕沅,字秋帆,号云岩,江苏镇洋(今江苏太仓)人,清代著名学者、史学家,此书由毕沅于乾隆年间编纂完成,共一百二十卷,记载了从唐朝末年到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。
书名:《续资治通鉴》
作者:毕沅
出版社:清代官刻
出版时间:乾隆年间
《续资治通鉴》是一部纪传体通史,以其严谨的史实记载和精炼的文字著称,该书以《资治通鉴》为蓝本,续写了唐朝末年至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,填补了《资治通鉴》所未能记载的空白。
《续资治通鉴》第48卷主要记载了唐朝末年的政治动荡和地方割据势力的崛起,以下是该卷的主要内容概述:
唐朝末年,宦官专权,政治腐败,社会矛盾激化,安史之乱后,唐朝国力大衰,地方节度使势力逐渐壮大,形成割据局面。
唐朝末年,黄巢起义爆发,黄巢,曹州冤句(今山东菏泽)人,曾参加过王仙芝起义,起义军攻入长安,黄巢自称皇帝,国号大齐,起义军内部矛盾重重,最终失败。
黄巢起义失败后,朱温崛起,朱温,砀山(今安徽砀山)人,曾为黄巢部将,后投降唐朝,被封为节度使,朱温逐步削弱唐朝中央政权,最终篡位称帝,建立后梁。
唐朝末年,唐朝中央政权名存实亡,公元907年,唐朝灭亡,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。
唐朝末年,地方割据势力纷纷崛起,如:梁、唐、晋、汉、周等五代,以及前蜀、后蜀、南吴、南唐、吴越、闽、南汉、荆南等十国。
《续资治通鉴》第48卷通过对唐朝末年政治动荡和地方割据势力的描述,展现了这一时期的历史风貌,该书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,还深入剖析了唐朝灭亡的原因,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。
《续资治通鉴》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历史著作,毕沅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精炼的文字,为我们呈现了唐朝末年至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画卷,作为一部续写《资治通鉴》的著作,《续资治通鉴》第48卷对于我们了解和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