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德《纯粹性批判》句读:解析纯粹理性的哲学探索
作者:伊曼努尔·康德
出版社:商务印书馆
出版时间:2004年
《纯粹理性批判》是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·康德于1781年出版的一部哲学巨著,该书分为两卷,共分为四个部分,探讨了纯粹理性的可能性、范围和限制,以及人类认识世界的本质。
《纯粹理性批判》是康德哲学思想的代表作之一,被誉为西方哲学史上的里程碑,在这部著作中,康德对人类理性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,提出了著名的“先验论”和“现象论”等概念。
康德认为,人类理性并非完全被动地接受外界信息,而是具有先验的、先天的形式和结构,这些形式和结构构成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框架,使我们对世界有了初步的认识,康德同时也指出,这些形式和结构具有局限性,不能完全揭示世界的本质。
在《纯粹理性批判》中,康德主要阐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:
1、先验感性论:康德认为,人类认识的起点是感性,但感性本身是杂乱的,需要通过先验感性形式(空间和时间)来整理和结构化。
2、先验逻辑论:康德认为,人类理性的基本规律是先验逻辑,即形式逻辑和先验辩证法。
3、先验论:康德认为,人类认识世界的本质是先验的,即认识世界的过程是建立在先验形式和结构之上的。
4、纯粹理性的范围和限制:康德认为,纯粹理性有其适用的范围和限制,不能超出这个范围去认识世界。
1、引言
康德在引言中阐述了写作《纯粹理性批判》的目的和意义,即揭示纯粹理性的本质、范围和限制,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理论基础。
2、先验感性论
康德首先分析了人类认识的起点——感性,他认为,感性本身是杂乱的,需要通过先验感性形式(空间和时间)来整理和结构化。
3、先验逻辑论
康德接着探讨了人类理性的基本规律——先验逻辑,他认为,形式逻辑和先验辩证法是人类理性认识世界的必要条件。
4、先验论
康德进一步阐述了纯粹理性的本质,认为人类认识世界的本质是先验的,即认识世界的过程是建立在先验形式和结构之上的。
5、纯粹理性的范围和限制
康德探讨了纯粹理性的范围和限制,指出人类理性有其适用的范围和限制,不能超出这个范围去认识世界。
《纯粹理性批判》是康德哲学思想的代表作,对人类理性的本质、范围和限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,通过对该书的句读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康德的哲学思想,以及人类认识世界的本质。